1、第一,加强数据建设的顶层设计。如果顶层设计不合理,没有统一联网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,没有统一的数据方法,全国几千个空气监测点的数据、几千个监测断面的数据、几万个重点污染源的数据将无法对话、无法联网,最终无法互通共享。这将会影响数据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,阻碍环保大数据的实现。
2、环境监测首要目标是收集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动趋势数据,评估环境质量,识别主要环境问题,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。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工具,其数据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、规划和实施措施提供关键支持。通过监测,可有效识别污染源,评估污染控制效果,以及预测环境变化趋势。
3、首先,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来评价环境质量,通过对比分析,了解环境状况是否符合相关标准。其次,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,这有助于实现监督管理、控制污染。再次,收集本底数据,积累长期监测资料,为研究环境容量、实施总量控制、目标管理提供数据支持,同时也为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。
对于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,存在不同的统计数字:国家环保总局指出2004年污染损失达到GDP的3% ; 另有估计认为环境损失达到GDP的5-10% 。 每年因空气污染死亡的人数达38万人 。 据报道,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证实,政府不会再公布绿色GDP数据。
根据世行报告(2007),中国污染的经济损失达到了8%GDP。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到二千八百三十亿元人民币,其中,仅水污染一项,估计一年造成经济损失约五百亿元。
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或区域环境污染状况评价时,监测数据和资料是关键依据。这些数据包括环境要素监测、环境条件、污染源调查、现场调查及实测数据等。环境监测综合分析方法多样,包括统计规律分析、合理性分析及效益分析等。
进行合理性分析,首先要了解是否有 新的污染源介入,其次是采样全过程有无 异常,包括水质的颜色,气味、流量的大 小等。与以往数据进行比对,采样是否规 范,采样的容器是否达到可用标准等。再 次是实验室分析,如查找显示剂保存时间 是否过期,标准曲线是否及时绘制,分光 光度计是否调零等等。
据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介绍,所谓“三个向好”一是空气质量稳中向好。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5%,超过时序进度0.9个百分点;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降到1%以内,达到0.9%。